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缅怀兴华创办人


缅怀兴华创办人          陈汝绳先生                              

  彭瑞群整理
   
  陈汝绳生于中国,祖籍广东省宝安县西乡,出自官宦人家,早年受过良好教育。19世纪末独自南来马谋生落足于沙叻北。经历艰苦奋斗,终于成为财宏势大的富商。他善于经营橡胶种植业,在沙叻区拥有广大的橡胶园,他也从事开矿业,是位白手兴家的殷商。陈氏却不幸于19281027日病逝,享年60余岁。陈汝绳和夫人育有4儿,即陈醮可、陈立可、陈德可和陈振可。他还有一位曾担任联邦上述庭大法官的嫡系孙拿督陈炘铠(德可公子)。2003年清明节,陈炘铠和夫人率家人千里迢迢从吉隆坡返回沙叻北扫墓祭拜祖先,场面壮观,可谓空前。
      100年前,陈汝绳太平局绅是沙叻北小镇的侨领,同时也是国民党同盟会沙叻区主席。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事业成功,陈汝绳毅然捐出沙叻北同盟会所充作校舍,正式命名“兴华”,兴华学校就此诞生。陈汝绳太平局绅名正言顺成为兴华小学第一任董事长(1911-1928)。
     有人说,没有陈汝绳,就没有兴华学校,他对办学很有远见,为使办学无后患之忧,他主张购置校产生息养校,并前后多次发动筹募学校经费运动皆成绩斐然。最后他更以身作则慷慨献捐22英亩橡胶园充作兴华校产(现已改种油棕)。陈汝绳为兴华献地出钱又出力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景仰和追随。
     为了纪念陈汝绳太平局绅对兴华学校的贡献,兴华的师生每年清明节都会到其墓前献花祭拜,聊表敬意。
     陈汝绳太平局绅也曾担任过育才中学和育才小学的副董事长(1916-19206月)和董事长(19207月-1922年)。这期间,他与周佳(1915-1918董事长)成功使育才董事部因办学理念分歧的斗争平息下来(见百年育才卷二37页)。1916年他们携手集资6千余元购买一块30英亩位于怡保江沙路的胶园地,为育才未来发展奠下财务基础。1948年育才中学迁入江沙路大会堂上课,顺利扩建第一期校舍的经费就是变卖上述胶园地所得。
     陈汝绳太平局绅除了兴学办校,也热衷公益事业。沙叻北有间百年观音古庙,也是他率信众于1909年集资所建。观音古庙章程第一章就阐明古庙扣除一切开支后的盈余要优先赞助沙叻北教育用途,其次是地方慈善福利事业。
     据当地父老反映,100年前陈汝绳住在一所大洋楼,靠山面水,有个大泳池。他为人豪爽,大方又好客,当年孙中山先生北上槟城或南下怡保时,就住在这里。陈氏郊游广阔,经常有洋人拜访他,他都热情款待。由此可见,陈汝绳急公好义,加上对沙叻北教育慈善事业建树良多,其才华及开埠功劳受到英殖民政府的肯定,而获得英女王封赐太平局绅荣衔。他不辞劳苦负起为民请命,为民排难解纷的重任。因此沙叻北村后的广东及福建义山也是由他协助向英殖民政府申请到的。
     “抚今追昔,逝者已矣”陈汝绳太平局绅于1928年逝世,是沙叻北居民,甚至是霹雳州华教界重大的损失。陈氏一生竭力兴学办校,发扬中华文化的丰功伟绩,是兴华学校的骄傲。


陈汝绳的旧家址

同盟会所旧址

陈汝绳捐给兴华的校产

沙叻北观音古庙


Wednesday, June 23, 2010

校友感言

缅怀兴华重建之父-陈炳容先生
陈友文叙述,彭瑞群整理

陈炳容先生生于1912年12月26日,殁于2009年4月21日,享年97岁,四代同堂,可谓福寿全归。

陈炳容先生有两位妻子即潘秀蓉,潘秀金两姐妹。陈炳容共育有5男6女,个个都大有所成,既有企业家,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可谓一门俊秀。

陈炳容先生一生勤俭忠诚,白手兴家,起初他勤奋工作,身兼多职包括做油站杂役赚取资金,以供将来创业之用。他起家于沙叻北开杂货店,后陆续经营橡胶园。1970年开始向油棕业大展拳脚,并于1980开办享誉和丰的丰利棕油厂。

陈炳容土生土长在沙叻北新村,亲眼看见沙叻北兴华校舍残旧不堪,每况愈下,对重建新校舍很有远见。虽然校方始于1974年多方面向政府申请校地重建兴华都不果,使陈炳容先生耿耿于怀。鉴于1999年,有人要售卖现兴华小学地段,陈氏立刻当机立断,以高价购入此地捐献做重建兴华新校舍用途,也因此陈炳容先生也被称为兴华重建之父。
陈炳容先生不论对家庭,社会及国家都做出超凡的贡献,他时常教训儿女要注重子女的教育,做人要勤俭诚实并要有饮水思源的精神。他那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对教育的热忱是你我后辈应学习的模范。


校友陈友文

There are many small schools in small town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country.This small school SJK(C)HING WA is very special however.It is a small school with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behind it.There cannot be many schools in Malaysia like our school.
Hing Wa was started by our early forefathers to educate and serve the Salak community.It now has 100 years of service serving Salak and educating its children.I am very proud to be one of its old boys,though only for a short time.I am sure Hing Wa will continue to serve and educate the children of Salak for many more years to come.

Dato Chan Yew Mun
校友陈友文
24/06/2010

有很多微型的学校,遍布在马来西亚的小城镇和乡村。这间座落在江沙县沙叻北的兴华微型华文小学却与众不同,因为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11年她就要庆祝创校100周年纪念,这不是其他学校可以相比的宝贵遗产。
沙叻北的兴华国民型华文小学是由我们的早期先贤并肩携手创立的。目的是要为沙叻区居民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间学校100年来,已造就了无数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我以能成为兴华的校友 感到自豪,虽然我在此就读短暂时期。我很 肯定兴华在未来的日子将继续提供更美好的教育,造就更多沙叻区的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百年兴华的点滴 王家昆

在历史的长河,一百年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要走过百年的征途,肯定会经过黑夜,也有过光明,有欢欣也有悲伤,更会面对到许多困难及挑战,当然也同时见证了时代的蜕变。
我的启蒙教育,就是在母校兴华全盛年代开始(1936-1941)回乡童年校园学习的生活,同学们天真无邪的一块读书,一块戏游,老师的关爱与谆谆善诱,是多么的幸福啊!当时的兴华学校室州内享有殖民地政府教育部甲等津贴的华文小学,(以六年级学生会考的成绩决定等次发放津贴金),因此校誉很好。
可惜,好景不常,我只在这温馨优美的学习环境读到三年级(194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军入侵马来半岛,铁蹄蹂躏了这块土地,整个大环境起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殖民地政府被赶走了,所有学校也随之停办了,兴华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失学了。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942年3月26日日本军为了要清除所有的抗日力量,进行大肃清,捉拿他们认为可疑的人,然后杀掉,就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最敬爱的校长殷春初先生、三年级主任黄火生师、教育主任朱绩夫师,连同镇上十二人被日军抓了起来,三天后被残酷的杀害了,不幸中的大幸,朱绩夫师在被押赴刑场途中居然脱险,逃出生天,三年零八个月后大战结束,才再回来兴华筹划复校,并任校长。
这段经历,应该可以说是兴华最光辉和最黑暗的年代。是二十世纪人类遭受战争的摧残和血腥的苦难。
1950年马来亚共产党发动武装斗争,英国殖民地政府为了应付当局的需要颁布紧急法令,在这动荡的环境下,一小部分的兴华校友由于思想激进,投入了武装斗争,结果走上了不归路,令人无限唏嘘和感叹;当然也有许多校友为了躲避战乱,离家到外地闯天下,在社会上不同的领域驰骋,有些有不俗的表现,多少也为兴华争光。
独立后,华校接受了政府的教育改制的体系,成了半津贴的国民型华小,又受到国家经济的转型的冲击,小镇人口大量外流,母校学生人数一直以来都处在百名以内,硬体设备发展不起来,所以只有委屈在原有的店铺型校舍上课直到2003年。在获得乡贤陈炳容先生的资助、校友的回馈、社会人士的支持,才建立起今天现代化的校舍,使学生们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读书。虽然今天的兴华是属于微型的华文小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维护大马华文教育薪火承传的神圣责任上,是坚定不移的作出应有的贡献,母校兴华也将在沙叻北永远屹立。

2010年10月

Sunday, May 23, 2010

兴华华小百年校庆特刊编委会

兴华华小百年校庆特刊编委会


前排从左到右:陈月秀师,陈纪向师,董事长邱春来,彭瑞群校长,杨彩娟师
后排从左到右:郑琼美师,谢雪君师,冯国萍师,李芯仪师,黄筱奕师

沙叻北兴华创校100周年
编撰“百年情怀,满载兴华”纪念特刊及办千人宴

兴华华小创办于1911年,将于2011年欢庆100周年纪念。100周年庆典筹委会已于5月14日晚8时,召开第3次会议并议决如下列:
1.出版100周年纪念特刊
2.2011年1月1日举办千人宴

因此恳请所有兴华校友拥有本校历史性照片或资料,请呈交给兴华小学彭瑞群校长(05-7577142)。为了达到更广泛的宣传,本校将设立网站,欢迎兴华校友及热心华教人士上网参阅。本校网址:http://100anniversaryhingwakk.blogspot.com/

藉此100周年庆典筹委会主席黄胜鸿先生呼吁各界善长任翁慷慨解囊刊登广告贺词,以行动赞助本校出版100周年纪念特刊,彰扬先贤办学精神,意义重大。在本特刊刊登广告贺词收费如下列:
彩色面
全版:RM500

黑白面

全版:RM300 半版:RM200 ¼版:RM100

支票抬头请写100 Anniversary Committee SJK(C)HING WA
欲知详情,请接洽:

黄胜鸿 012-5089555
邱春来 016-5511716
王声根 016-5435910
彭瑞群校长 012-5993177

Wednesday, May 19, 2010

重建后的兴华(2000-2011)

2000年,皇天不负苦心人,兴建新校舍的土地终于有了着落。陈炳容献地约2英亩供建校用途,因此于同年105日,筹建新校舍筹委会成立了,主席是邓瑞森先生。

2001年,62日本校成功主办了90周年校庆晚宴,获得沙叻北,江沙,和丰各界政商文教人士的大力支持,已筹获30余万元的建校经费,使兴建新校舍得于在20017月开始动工。

200228日,当时的工程部部长拿督斯里沙美威鲁及陈炳容先生受邀主持新校舍动土仪式,部长还现场宣布政府拨款RM30000充作建校基金。

2003年初兴华新校舍终于建峻。经过半年的筹备,兴华学子得以在20036月正式搬入新校舍上课。今日的兴华从此诞生了。

2004522日,本校再次邀请拿督斯里沙美威鲁部长,郑可扬行政议员及陈炳容先生联会主持开幕仪式。过后,本校才逐年增添学校的各种设备如下列:

2005年 兴建第一座教职员停车棚

2006年 兴建守卫亭(由郑可扬行政议员拨款RM4000,校友会赞助 RM1000

2007年 把食堂楼上改装成乒乓室兼生活技能室。

吴丰光先生报效沙叻北兴华小学华语及国文校名

2008年 装置长廊铁篷及政府拨款提升学生辅导室。

20081113日兴华幼儿园新校舍开幕

2009年 兴建第二座停车棚及学生脚车棚。

2010年 兴建兰花架培植兰花圃美化校园。重新粉刷校舍,以迎接百年校庆

2011年 11日元旦举行百年校庆千人宴及出版创校100年纪念特刊

2007年起,学校除了举行常年运动会,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儿童节和毕业旅行团课外活动外,本校于2007523-24日主办了第一届兴华露营大会。2011年第5届兴华露营大会将会邀请新沙叻华小学生参与,以联系及加强本校与昔日分校的情谊。

2011年肯定是兴华历史性的一年,它经历了100年历史岁月的洗礼,但仍站稳岗位毫不言弃为沙叻区,和丰及江沙的学童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育他们成才。让我们一起参与201111日百年校庆千人宴,一同见证兴华的兴隆,设落及重生!

彭瑞群校长整理

201010

改制后的兴华(1958-1999)

1958年,学校改制成政府部分津贴学校,校产仍属于董事部,当时的校舍是两间旧式的双屋店铺。

1961年,董事会一致通过委任戴东生负责组成工委会举办50周年庆典,并邀请当事任霹雳州议长的拿督沙里再尼,州议员施坤林局绅为庆典主持剪彩。至今学校上保存有上述活动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场面何等隆重与热闹。

1983年,政府推行小学新课程纲要(3M制),原有的教室不敷应用,就借用古庙宿舍楼上充作教室,楼下当图书馆。其实,校方早已察觉学校地方狭小,学童缺乏活动游戏的空间,而且教室过于狭窄,不符合规格。因此早在1974年就多次向有关当局申请校地重建学校,却没有成功。但是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董事部同人从未放弃重建学校的计划。

1986年是本校创立75周年,董事部家协及校友会三大机构再次发动筹募重建新校舍计划。198661日三大机构成功主办了庆祝75周年校庆,校友回校及教师节千人宴。在大会主席陈炳容捐出RM2000的带动下,获各界热心华教人士响应及支持,总共筹到约二万元。

独立前的兴华(1911-1957)

沙叻北兴华国民型华小创办于1911年。学校前身原为英华学校,附设于梁秋华医务所内,校长为梁明九。当时已故太平局绅陈汝绳先生有鉴于校舍简陋,就读学生稀少,联同何善农先生等积极为学校筹款。首先响应的是当地人士将国民会所捐赠与学校充当校舍。

1921年,陈耀煌先生出掌校政。陈校长统筹擘划,按部就班推动校舍,使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达百余人。因缺乏办学经费,陈校长发动筹款活动。董事长陈汝绳局绅率领陈合安,尹金,翟忠,李敬,黄孙达,张森,尹泰,潘德,张菊,江仲南,蔡应隆,李文贤等分赴各地募捐,获得热烈回响,筹得义款数千元。董事部议决置业作校产以生息,作为学校经常开支费,并另购领座店铺作为校舍。在陈校长献身教育,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领导下,学生的成绩和品德均有优异的表现。

1932-1933 年间,在尹金董事长领导下,钟炳南,欧畅甫,施如耀,洪秋连,简松标,戴淑马等,均资助学校,使学校经济日益巩固。

1933年,殷春初先生掌校,当时学生已达200余人,校誉日隆,是兴华的全盛时代。殷校长担当学校及社会文教工作不遗余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南侵大马。殷校长因曾参与抗日工作,不幸与其他12人士,包括黄火生老师于1939年被日军杀害。

1945年光复初期,学校内用具,桌椅全毁。潘德,张言生,戴东生,陈炳容,赵国,李水,陈仰辉,李仰,陆介元诸先生的热心筹划,籍观音古庙演酬神戏等筹款成功复校。朱绩夫继任复办学校第一任校长。

1950年,本国实施紧急法令,沙叻地区居民被集中于新沙叻新村,导致学生人数直线下降,剩下学生110人。新沙叻小学,前身曾是兴华分校,后改名为新沙叻华小。

霹雳沙叻北兴华国民型华文小学校史

前言

十八世纪末,当时的中国面对内忧外患,局势动荡,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导致大量的农民为了寻找生活以求生存,不得以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地,投身各行各业打拼,博得栖身立命之所。

马来半岛就是当时中国移民的其中一个选择的目的地。因为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大事开发种植橡胶,和锡矿时开采,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吸引了许多南渡谋生的中国移民来这里落脚。华人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民族,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肯定就有兴学办教育的活动。

沙叻北在十八世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位处于怡保至太平的中途站。为了满足当时商业活动的需要,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渐趋繁荣的小镇,汇聚了不少华人移民。因此很早就有了一间私塾,让这里移民的孩子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迨至一九一一年中国卒亥革命成功,华侨领陈汝绳局绅(他也是中国革命组织的成员)把私塾改为学校,校舍仍然附没在梁秋华医务所内,并聘梁明九为校长。但当时的校会很简陋,学生也不多,陈局绅为了要鼓吹移民,尽量地把孩子送进学校受教育,乃联合何善农先生等推动筹款,而当时是同盟会主席的陈局绅首先响应,把位于沙叻北大街17号的会所捐赠予学校作为新校舍,取名为兴华学校。